瞬间的体验
既然说到了这么多的“超越”,超越信仰、超越宗教、超越文化、超越是非善恶、超越能所、超越身心境……那么怎样进入禅的境界?
击掌——突然听见的这个声音——这样的一个刹那是什么样的状态?
你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也没有做意,你不是刻意要来听这个声响,但是又清楚知道。这是禅。这是一个瞬间的体验。
虽然这样说,但还是没人相信吧?这样的声音天天听见,我好象还是没有进入禅啊。
声音。这一下子你们有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就是一个声音,就是一个听。
单纯地听,单纯地看,单纯地走路,单纯到吃饭,单纯地念经,单纯地打电脑……
没有任何的是非对错好坏,没有能看与所看,没有能听与所听,没有能做与所做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突破的状态,当下就是禅。
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随时都有可能有禅的境界出现。
曾经有一个叫天皇道悟的禅师,他和龙潭崇信禅师住在天皇寺。
龙潭崇信禅师出家前是卖烧饼的,他每天都拿十个烧饼给天皇道悟禅师,每次天皇道悟禅师都在他出门时又叫他回来,拿一个饼还给这个小伙子,天天如此。
过了三年,有一天禅师把烧饼还给小伙子时,这个小伙子猛然一想,就问:“不对呀,老和尚,饼是我拿来给你的,你为什么又还给我呢”?
天皇道悟禅师说,“饼是你拿来的,我又拿还给你有什么不对吗?”听了这一句话,小伙子把烧饼担一放说:“师父,我要跟你出家修禅”。
就这样出家学了三年,但是他还是不知道禅是什么,有一天,他忍不住问道,“我亲近您很久了,可是您也不教导我学禅。”
天皇道悟禅师说,“你递茶过来,我就接着,你盛饭过来,我就吃着,你来磕头,我就点头答应着,还要别的吗?哪一时我不是在指点你学禅呢”?而且还对他说,“你思来想去的话,就离得更远了”。
徒弟听了豁然有醒,后来龙潭崇信禅师座下出了两大宗派,法眼宗和云门宗。
所以“拟思即差”,百般思量、万般计较,就不是禅。当下直接,无分别、无能所,没有人我对立,只是自然因缘生灭流转,就这么单纯自然,当下是禅。
当下承担,全体即是,三信具足。
所以我们生活中随时都可能有禅的境界出现,当下承担,全体即是,再没有二面,
信得急、信得深、信得切,就是禅。那个禅,不是无常生灭之法,不会被丢弃的。
前面刚说禅超越信仰,现在又说信,因为禅,信自己!
相信这个“禅”,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实相,跟佛说不说是否相关?无关!
它和宗教的阐扬没有关系,当下全体即是,这个信,可以说是信到极致,我就是佛。
如果我们没有读佛经,没有听到老师的讲解,我们未必能明白,但是我们学习了经 典、得到了教授,才了解了这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对佛和佛所开示的法,有深刻的亲切感,好象一个无依无靠、迷路的人,对祖父祖母、对亲人的信任,充满了亲切的感情。佛不再是惩罚你做错、奖励你行善的神,他是一个智慧的长者,是你的老师,你们把自己所有的没有保留的彼此分享。
这不再是迷信,而是你自己有选择的智慧的信仰。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禅,完全是你自己的生命之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无生灭、能生万法,这个时候,可以跟宗教信仰剥离开,而禅纯粹是你自己的,这个时候也就是所谓“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与祖师把手共肩而行”。
所以真正见性之人,对自己、对法、对教导者,三信具足,真正承担了,随时随地都是禅的境界。
在生活中的体验生命本有的光明。
这样说说我们就体验了?每天早上拍一巴掌,就契入了?还不足以!
不是很容易让大家都像隐居的人一样到山里去住,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方法。
在房间里“漫步”:
“漫步”,一定要在环境很好的地方吗?房间里面也可以,安安静静地走一走,你全部的注意力知道你在走,那里是桌角、哪里是椅子、哪里是暖水瓶……你很清楚地行走,可以去湖边走,环绕庭院走,什么地方都可以。
走上十来分钟体会一样,然后还可以大声唱歌,但不要和别人攀谈,自己安安静静待上 5 秒钟,体会释放之后当下的那种东西,慢慢地来体验……
这样的体验从一个点、一个点逐渐连接成一条线、一条线,逐渐连接成一个面,贯穿在我们日常的行为之中。
……
每个当下贯穿成每一期生命。我们心心念念,当下每一个此时此地、每一个时间空间都活在自在、安详、喜悦、平和之中,每一念贯穿起来的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每一期生命都是这样,那么还担心死后去哪里吗?
这就是人生智慧,就是生活的智慧,无非是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本来的光明与尊贵,我们自己来完成这个生命的庄严。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