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只碗!你的碗裡盛的是甚麼?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只碗】

有一個年輕人去買碗,來到店裡他順手拿起一只碗,然後依次與其它碗輕輕碰擊,碗與碗之間相碰時立即發出沉悶、渾濁的聲嚮,他失望地搖搖頭。然後去試下一只碗,他幾乎挑遍了店裡所有的碗,竟然沒有一只滿意的,就連老板捧出的自認為是店裡碗中精品也被他搖著頭失望地放回去了。老板很是納悶,問他老是拿手中的這只碗去碰別的碗是甚麼意思?

他得意地告訴老板,這是一位長者告訴他的挑碗的訣竅,當一只碗與另一只碗輕輕碰撞時,發出清脆、悅耳聲嚮的,一定是只好碗。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遞給他,笑著說:「小夥子,你拿這只碗去試試,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儀的碗」。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裡拿著的每一只碗都在輕輕地碰撞下發出清脆的聲嚮,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驚問其詳。

老板笑著說,道理很簡單,你剛才拿來試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試碗那聲音必然渾濁,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證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就像一只碗與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樣,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誠,才能發出清脆悅耳的嚮聲。

自己帶著猜忌、懷疑甚至戒備之心與人相處,就難免得到別人的猜忌與懷疑。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前提條件是,你應該與人為善。你付出了真誠,就會得到相應的信任,你獻出愛心,就會得到尊重。反之,你對別人虛偽、猜忌甚至嫉恨,別人給你的也只能是一堵厚厚的牆和一顆冷漠的心。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只碗,碗裡盛著善良、信任、寬容、真誠,也盛著虛偽、狹隘、猜忌、自私,請剔除碗裡的雜質,然後微笑著迎接另一只碗的碰撞,並發出你們清脆、爽朗的笑聲吧!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我們照鏡子,鏡子照甚麼?】

徒弟和師父抬一面鏡子,邊抬邊說:「這鏡子可真是便宜,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

「不管甚麼東西 ,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

「當然!」師父說。

「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 徒弟問。

「那怎麼會呢?」師父說。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嗎?」

「不會」徒弟答。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

「不會。」

「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這叫把握當下,置心一處。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

「不會。」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是,這叫甚麼?」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 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

「明白了」,徒弟感嘆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