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輪回的阿羅漢
佛教裡一般人的觀念,是人在成佛或成阿羅漢以前,才會輪回。但經過修行而成就了阿羅漢果或佛果後,就跳出三界而不再輪回了。
但我們在探討生命的緣起法則時,已經講過生命是四大所成,五蘊所聚,為因緣所生而沒有實體與自性。既然如此,一般人有的輪回觀念本身,不就是不對的了嗎?因為既無實有的靈魂,那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實有的「個體」在由此到彼。生命的流轉,只是像火把引火般地以前火而燃後火。後火並非前火,但若無前火,後火又不會自動點燃。而無論是前火還是後火,其自身也都是因緣所生,念念遷化而了無自性。既然如此,那阿羅漢何以會「不再輪回」呢?不是一切眾生的生命本無實體,本來就不輪回,只是因眾生的「妄見」而以為自己在輪回嗎?
而答案的確就在此。
大家不要忘了由解脫道的立場說,佛陀也是阿羅漢。他和其他的阿羅漢一樣,都是「不再輪回」的人。而他們之所以「不再輪回」,正是因為他們充分了知一切生命當體是空,本不輪回。正如我在「答山穀喻問」(見附錄)裡所講的:
眾生直以無明故,妄認緣生虛幻法,以為自身之實相,故於長夜漂輪回。
緣生之法有生滅,於相則現代謝相,迷倒執相之凡夫,枉受長劫諸生死。
而所謂「枉受長劫諸生死」,正是指眾生本不生死卻妄見生死。但大部分的眾生的確對這個事實沒有「充分了知」,所以仍以為生命有自性,有實體。而一旦在意識裡以為生命有實體,就自然會有輪回的觀念,而」故於長夜漂輪回」了。
故在阿羅漢的清淨法眼裡,我們這群未能徹悟無生而得「無生法忍」的凡夫們,正像是「飛蛾撲燈火」(同見附錄答山穀喻問):
凡現代謝之諸相,則為緣生虛妄法,若人執以為實我,恰似飛蛾撲燈火。
這個意思就是眾生事實上都是「自取滅亡」,也是自己嚇自己。故曰「可憐憫者」!而阿羅漢的「不再輪回」,其實也是完全正確的事實描述。因為眾生以為的輪回其實是「戲論」,是在一切法本無生滅中妄見生滅。而阿羅漢則是親身見到了這個事實的人,他們的生命裡當然就不會再有這一套了。故他們不再「輪回」,實乃千真萬確,因為他們徹底洞見了輪回的真相,即生滅相實乃不生滅。只是這段原委,不是未得法眼清淨的凡夫所能見到的。
權實並用,善巧方便
不少人以為這個不常不斷的根本佛法緣起中道義理,其實只是「顯教」的東西,而真的「密教」是講究轉世。那些有成就的「大喇嘛」們,都是能從一生到下一生的人。不是常聽人說甚麼甚麼喇嘛,已經是多少世多少世了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引用正統的密宗白教(葛舉派)過去的大寶法王自生金剛曾寫過的<大手印願文>來說明。此文的漢文翻譯者,是漢人學者張澄基教授。他生前任教於美國賓州大學,是國際上研究藏祕與華嚴經的知名學者。而所謂的「大手印」,則是密教裡最上乘的究竟教說。在願文中,有一段指出了修此最上法門者,當發願有三種智慧,可以離開三種屬於偏差的戲論而契入中道:
離斷常邊二諦根之義,離增減邊殊勝道資糧,
離輪涅邊二利之果勝,於此無錯謬法願常遇。
二諦就是勝義諦與世俗諦,或稱實教與權教。也就是直接教說及方便教說。大寶法王自己是白教的「轉世者」,而他自己都說二諦的根本,是遠離「斷常二見」。並指出斷常二見是有偏差的「邊」———即不合乎中道的思想。
由「轉世者」自己來說轉世的真相,並指出一般人以為的常見謬誤,是尤其有幽默感的。這等於是在指出:「你們不要以為我是轉世者,就不是因緣所生而有自性的。你們也不要以為一個人一旦有了大成就,就能在此不常不斷的生命之流中多得到一點甚麼,或多拿走一點甚麼。讓我告訴你們吧!真正得到大利益的人,不會在輪回之外而別覓涅槃。能在輪回中見到涅槃的人,才是自利的解脫道。而能在涅槃中又欣樂輪回的人,才是利他的菩薩道。這種見解才是合乎正法的大道。學大手印的人,當發願生生世世都遇到這種沒有錯謬的正法智慧。」
這種遠離斷常二見的生命見解,由密宗最高成就者依其最上乘教法——大手印——披露出來,應是可為當代不少深陷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裡的人提供一帖清涼劑的。
張澄基教授算起來是我的師公輩,因為他是我的老師沈家禎先生的老師。可惜他去世得早,我沒有能在此生見到他。但在我去賓州大學演講時,曾見過他的遺孀於念慈夫人,也在他家借宿了一宿。晚上我在客廳和於夫人聊著張教授生前的種種。我對夫人說張教授貢獻很大,其翻譯不僅是信,而且文雅,堪稱不朽的作品。而他對眾生的貢獻,也就是夫人您對眾生的貢獻。她聽著就笑了。
密宗的「轉世」,其實是一種方便教說,目的是為了吸引群眾進入佛法。但進入以後,仍然會學到佛法裡真正不常不斷的中道義理,而知道所謂法王,也如佛,菩薩一樣,都只是一個標簽,也就是一個名字。甚麼是佛?它是一個名字,用來代表智慧與德行皆臻圓滿的人。是因為人經過無量的修行,而有了智慧與慈悲皆已圓滿的生命狀態,我們才給那個狀態一個名字,稱其為佛。法王也一樣,是因為一個人對佛法有了那個程度的通達與體悟,人們才給其一個名字,稱其為法王。不是真有那麼一個不會死亡也不會改變的人,能在時光隧道裡做「時間旅游」。只要透過教育而好好地教育培養一個普通人,傳授他佛法的知見,並透過如法的修行而使其對佛法有了體悟,他就可以是法王。這並沒有甚麼神祕,也等於是在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實驗結果———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故對密宗的法王轉世說,應報著不常不斷的中道生命觀去看待。一般人的肯定和否定,不是落入常見,就是落入斷見。事實上此兩種見解皆犯了生命觀上的根本錯誤,也就是在以「人為一有實我的主體」為前提,來問轉世的問題。而這個前提本身,佛陀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那一個夜睹明星的晚上,就覷破它了。故若以佛教的的根本立場來看,只要其前提假設是「人有實我做生命主體」,那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也當然不可能對這個有問題的問題,給予任何沒有問題的答案。而佛教徒若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答案,我們就稱作是「與凡俗同知見」。
而佛教本身則應對轉世說只是「方便教說」,保持高度的覺知。不宜再擴大這個方便,而使之成為任何團體聚斂財富的手段。尤其不可用其成為騙色的工具。宗教師本身如果抱著「和我這個大成就者發生性關系,實是汝等眾生的福分」的心理,當然是自甘墮落的愚癡,反而成為佛法的蛀蟲了。關於這方面屬於「密教」的資訊在網路上很多,我就不再贅述。要點是修行人要有「如實觀」的修行素養,如實地觀察事實。不可因宗派或宗教情感而自欺。